风水应该这样看 洪丕谟著PDF电子版下载
温馨提示:没有操作过此类文件的不建议直接下单购买,详询在线客服!点击进入☛购买指南
《风水应该这样看》为洪丕谟精品集丛书之一。洪丕谟(1940-2005) 浙江宁波人,被学术界誉为“奇人”、“江南才子”、“上海滩上一枝笔”,他一生创作撰写了百余部、2000万字文史方面的著作。
我国古代风水术起源,对于住人阳宅的风水讲究,早于落葬阴宅的风水讲究。唐朝吕才的《五行禄命葬书论》说:“逮乎殷周之际,乃有卜宅之文,故《诗》称“相其阴阳’《书》云‘卜惟洛宅’,此则卜宅吉凶,其来尚矣。”可见卜宅吉凶的阳宅风水,早在殷周时期,就已有了萌芽。说到有关阴宅风水的记载,《史记.樗里子传》说,“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日:‘后百岁,当是有天子之官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安官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日:‘力则任鄙,智则樗里。’”樗里子名疾,是秦惠王的异母弟弟。由于平时滑稽多智,人家都把他叫做“智囊”。就这“后百岁,当是有天子之官夹我墓”的有关宫墓的预言,使樗里子成了后世阴宅风水术的隐约远祖。
由于历史上古往今来因人而异的探索,在风水领域中。还产生了种种不同的派别。这种派别之分,尤其以南方为最明显。史籍记载,自唐宋以来,江南一带的风水家们,主要有江西和福建两大派别。江西派奉唐朝的杨益(杨筠松)为祖师爷,其学说以山峦形势为主,又称形势派;福建派到宋朝王仍始大行于天下,其学说以宗庙理气为主,又称宗庙派。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后世之宗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日宗庙之法,始于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吸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八卦五行,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中传之,而用之者甚鲜。一日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而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其实,二宗之说虽有不同,但却彼此影响,所以发展到后来,渐有归并之势,诚如王玉德在《神秘的风水》中所说:“现在,理派和形派已很难分清楚了。”
不管江西派也好,福建派也好,从历代沉积下来的大量风水论著看,已无可辩驳地证明,这是一个精粗杂陈,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纠结在一起而有待于整理发掘的瑰异宝库。对此,任何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简单做法,都将被视为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不科学态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潘谷西在为何晓昕所著《风水探源》作序时说:“风水产生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中,是人们渴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之间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手段,本来没有丝毫神秘之处。但是在缺乏现代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建筑学知识的时代,人们只能根据当时的知识水平来认识环境,解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于是,气、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解释宇宙和自然的观念以及罗盘指南针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风水术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操作工具;为了适应人们普遍存在的避凶就古的心态,风水师们又编织了越来越庞杂的谎言网笼罩在它的上面,使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的骗局。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责难,甚至指为迷信而加以讨伐了。今天我们的研究任务就是要对之进行清理,去其荒诞的外壳,揭示其合理的内核,回复其原来意义上的古代环境工程学的面貌,从而在一个侧面来反映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这对增强国人的自信自强之心也许不是没有帮助的。”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此道艰涩难明,遂使时至今日,有关风水研究和评估的著作,除何晓昕的《风水探源》东南大学出版社)、王玉德的《神秘的风水》(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少数几种外,竟告阙如,这对于每年出书达八万种之多的一个出版大国来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遗憾。为此,笔者不辞固陋,在借鉴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撰成了这本《风水应该这样看》。
值此书成付梓之际,由于笔者对于风水领域的研究只是纸上谈兵,并无实践经验,古人不是早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名句?故而较之何晓昕、王玉德等经过实地调查的大师,难免自惭形秽,这是要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的。
文件格式:PDF清晰
文件大小:46MB



